安徽:推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一起来看宿州、淮南、马鞍山、宣城的做法!

2022年09月21日 来源:安徽人社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编者按:

推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尽早实现就业,关系个人发展、家庭幸福及社会和谐稳定。全省各级人社部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主动担当作为,及时跟进服务,切实帮助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或参加就业准备活动。今天来看宿州、淮南、马鞍山、宣城的政策落实及实施进展情况。

宿州市:

做实做细做精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帮扶工作

一是掌握“实”情,全面启动

第一时间分解8035名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信息至各县区110个街道(乡镇)及社区(村),入户摸排帮扶对象准确信息,及时掌握帮扶需求。召开全市就业帮扶工作专题会议,制定《2022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精准就业帮扶实施方案》,为帮扶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指导;广泛宣传《高校毕业生留宿就业创业政策》,鼓励毕业生留宿就业创业。

二是“细”化方案,责任到人

成立由市人社局分管领导为组长的督导专班、由各县区人社局局长任组长的5个帮扶工作专班,组建帮扶工作队伍,层层明确帮扶责任人,做到人人有任务。对帮扶对象全面建立基本信息、帮扶需求、帮扶措施及成效等“一人一档”动态电子台账,坚持日更新、周调度、月通报,及时督导各县区完善落实帮扶措施,确保完成100%帮扶任务。

三是“精”准帮扶,跟踪问效

印制就业帮扶“明白纸”、宣传彩页、小礼品等帮扶宣传品,线上线下多形式宣传推介就业帮扶政策和岗位信息。通过安徽公招网、抖音、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短信等方式推送岗位信息5万余条。此外,委托第三方开展帮扶实效监督监理,确保帮扶落到实处。

淮南市:

多举措推进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

一是拓展就业渠道

认真落实“53353”拓岗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稳定就业。截至目前,全市公务员考录402人、事业单位招聘890人已完成面试;103个高校毕业生特定岗位补录公告已发布;市人社局联合团市委、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乡村振兴局、市民政局等部门完成基层农技推广特聘岗位187个、大学生科技特派员124个、乡村振兴就业见习162个、城乡社区工作者岗位160个。募集青年就业见习岗位3335个,开发短期就业见习岗位1611个。

二是优化就业服务

加强应届高校毕业生实名制信息登记和实名制就业服务管理工作,建立动态管理台账,落实精准帮扶措施;将零就业家庭、残疾等就业困难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列为重点帮扶对象,向2721名2022届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408万元。人社、教育等部门加强联动,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等就业服务活动,促进企业与高校毕业生实现线上线下对接;联合在淮5所高校进入高新区、经开区等园区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活动11场。

三是强化政策支持

聚焦当地“6+1”产业布局,出台人才强市20条,给予引进的高校毕业生创业、生活、租房、购房补贴等全方位政策大礼包,力争到2025年累计新增留淮大学生1万人以上。支持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目前已发放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补贴及社保补贴31万元。依托江淮云省级青年创业园、省级大学生孵化基地,支持45个高校创业团队免费入驻。举办淮南市第五届优秀创业创新大赛,积极营造创业安徽浓厚氛围,在淮高校52个创业项目报名参赛。

马鞍山市:

聚焦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全力打好就业促进“攻坚战”

一是全面梳理,狠抓落实

专门召开全市就业帮扶工作部署会,布置分解任务,明确主体责任迅速开展就业帮扶工作。联动人社、民政等部门大数据,全面摸清毕业生帮扶底数,完善实名制就业帮扶系统信息,梳理毕业生求职需求,开展一对一跟踪回访,精准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截至目前,累计联系帮扶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2532人。

二是亮明服务,强化引导

设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专区,开辟就业援助对象“绿色通道”,开通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热线,及时提供职业指导和就业信息。积极引导毕业生通过公共招聘网、“求职登记小程序”主动求职。通过社区宣传栏、高校宣传展板、门户网站、微信、短信等多种渠道推送岗位信息、政策内容、业务流程等。编政策印清单2000份,发布《致2022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一封信》,广泛宣传就业政策。

三是多方联动,精准对接

联合科技、农业、民政等部门,积极开发合适的岗位,吸纳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开展“一对一”即时推荐,点对点推荐见习单位,确保百分百联系帮扶。专门举办就业见习对接洽谈会,提供各类就业见习岗位2556个,累计推荐参加就业见习183人。组织“相约盛夏职等你来”2022年马鞍山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提供岗位2751个,帮助高校毕业生求职。依托安徽公共招聘网、“百校千企 才聚诗城”云招聘平台等线上平台,发布岗位信息,实现“屏对屏”求职,“键对键”就业。

四是突出重点,加强调度

突出帮扶脱贫家庭毕业生,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对一”职业指导,为有求职意愿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不少于3次的有效就业推荐及其他多项就业服务。建立“日报周调度”制度,及时对帮扶情况进行调度,督促各地做好帮扶服务。委托第三方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情况进行回访调查,实时通报回访情况,确保就业帮扶取得实效。

宣城市:

“三个一批”暖心护航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一是稳岗拓岗吸纳一批

顶格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充分发挥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一次性扩岗补助等政策潜力,千方百计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今年以来,为191家企业发放吸纳高校毕业生补贴35.3万元。加大政策性岗位供给,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今年全市招录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三支一扶”人员等1825名,其中“三支一扶”计划招录137名,较去年增加72名。

二是就业推介解决一批

以“2+N”招聘会为主线,线上线下多点发力,多措并举推介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深入开展校企对接,组织“人社局长高校行”,对接安徽师范大学、黄山学院等高校来宣拓岗促就业。聚焦本市主导产业,开展“百校百企千岗”校园招聘活动,举办重点产业企业人才引进云聘会,吸引省内外150余家高校参与,全市157家重点企业提供2000余个招聘职位,达成就业意向760余人。今年累计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455场,提供就业岗位20.89万个,达成就业意向2.61万人。

三是精准帮扶安置一批

建立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清单,通过电话、微信、学生报到等登记服务渠道,对登记毕业生逐一联系,全面摸清就业服务需求。今年全市4626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已通过帮扶实现就业3125人,就业帮扶率93.55%。积极实施“53353”拓岗计划,加大基层服务岗位开发力度。截至目前,全市募集青年就业见习岗位3848个,完成目标任务160%,吸纳高校毕业生、社会青年1231人到岗就业见习;开发短期就业见习岗位1701个,完成目标任121.5%,安排未就业高校毕业生297人到岗短期见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