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兄弟,我们一起去西藏!”

2025年03月11日 来源:西藏共青团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长假已尽,年味日淡

从团聚的幸福中

清醒过来的人们

带着满满的行囊

和对家的思念

开始了新一年的奋斗

而有一群大学生

他们为了心中的志愿

远赴西藏

虽然他们同样思念家人

但在这里

朋友的相处

孩子的笑容

和自己的蜕变

也让他们收获了成长和快乐

“好兄弟,我们一起去西藏!”

他们是互相帮助的舍友

也是携手服务西部的伙伴

他们怀揣梦想

共同奔赴远方

他们是暨南大学中医学院的

西部计划志愿者

刘新王、陈祖日

回忆起去西藏的初衷

刘新王说

“来我们乡镇支教的老师

用年轻的身影

推开了班级陈旧的木门

也推开了我梦想的心扉”

他始终希望能像老师那样

帮助更多人

后来,刘新王了解到西部计划

从那一刻起

他便与西藏结下不解之缘

另一边

当陈祖日表示想去西藏时

他的家人非常不理解

“在沿海地区成长的你

为什么要到高寒的西藏去服务?”

然而

那句“用一年不长的时间

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始终萦绕在陈祖日的心头

恰巧

同宿舍的好友刘新王

向他表达了

想参加西部计划的意愿

两人约定

一起到西藏去

于是,陈祖日更加坚定

最终获得了家人的支持

出发时

他望着家人不舍的泪眼说

“去了可能后悔一年

但不去,可能后悔一辈子”

初到西藏

刘新王不适应高原气候

他的脸颊因高原反应

渐渐染上了“高原红”

如今,即便已经适应西藏气候

他脸上的这两抹红也依旧明显

“选择来到西藏,就不能退缩”

在同事的帮助下

刘新王逐渐适应在西藏的生活

有条不紊地开展基层工作

闲暇之时

他也会与同在西藏的陈祖日电话联系

两人一起谈心

相互加油鼓劲

距离拉萨四百公里之外

陈祖日被分配到林芝市工作

在完成本职工作外

他还积极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

“让志愿者鲜红的小马甲

走遍林芝的大街小巷”

时光飞逝

刘新王和陈祖日

都连续两次续约延期

几年间

他们除了技能的增长

和见识的提升

更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深厚的情感

因此

在面临回家乡

和留在西藏的抉择时

他们都毅然选择留下

“可能是因为爱上了这里吧

西藏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刘新王参加宣讲活动

几年来

刘新王初心未改,坚守西藏

陈祖日克服困难,毅然前行

从大学里志同道合的舍友

到如今并肩作战的伙伴

未来

这对好友

将继续耕耘在西藏的土地上

共同助力西部发展

“社恐人士”被热情包围

西部计划志愿者杨帆拍摄的藏族同胞跳锅庄舞

这是广东省招募派遣

前往西藏服务的

西部计划志愿者杨帆

结束工作后下楼散步时

遇到的藏族同胞跳锅庄舞的场景

西藏的一切

尤其是美丽的风景

给杨帆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西藏风光

大学毕业那年

向往西部的杨帆

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

西部计划志愿者

她被分配到

有“西藏小江南”之称的林芝

自到岗以来

杨帆一直在从事综合办公室工作

主要参与材料起草、文件收发

会务、接待对接等

杨帆正在处理工作

当时,初来乍到的她

怎么也没想到

自己刚来三天就犯了难

“领导让我写一份通知

但我此前从没有接触过公文写作

甚至不知道通知长什么样

只能硬着头皮写

最终来回修改四五次才定稿”

经历了两个月的“新手期”

杨帆逐渐游刃有余

面对困难也不再发怵

不仅如此

她还主动克服了

“接电话恐惧症”

刚参加工作时

杨帆在通电话前

都会和同事来场“情景模拟”

只有确认了逻辑顺畅

事情能讲清楚

才敢把电话打出去

甚至连发微信

都要反复检查有没有用词不妥

但经过实际工作的不断“捶打”

如今杨帆已经驾轻就熟

不仅提升了沟通能力

也深切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

在西藏的服务工作

不仅让杨帆变得自信起来

也让她收获了珍贵的友谊

她和同事们相约学习、旅游

做彼此的饭搭子

也和藏族同胞相处融洽

在她看来

藏族同胞很少说客套话

他们的邀约和帮忙

通常都是真心的

在她需要搬家时

有藏族同事主动帮忙

下班后

也时常收到邀请

去藏族同事家中

品尝牦牛肉火锅

磕瓜子,喝酥油茶

氛围就像过年一样

“我们工作队有一句口号

‘牢记初心使命

缺氧不缺精神

艰苦不怕吃苦

无私奉献林芝’

这是一路向西的人的真实写照”

杨帆自豪地说

“老师,广东有海吗?”

“老师,广东的海滩好玩吗?”

“老师,上了大学可以做什么事情?”

“老师,你上大学了还要写作业吗?”

......

在课堂上

常常会出现这样充满

“奇思妙想”的问题

而面对孩子们的好奇

刘东润总是充满耐心地

一一解答

刘东润是华南师范大学

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西藏分队的队长

他去西部的决心

早在大一那年就已定下

在一场交流会上

他被师兄的支教故事打动

从此

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就成为他的梦想和追求

2024年7月

刘东润来到了西藏

成为了昌都市卡若区

第二初级中学

初二年级的历史老师

刘东润在课堂教学

在和学生们的相处过程中

刘东润会把每一个学生的名字

牢记在心

并询问他们的藏族名字

有什么样的含义

比如,有的学生名字里带“扎西”

这里面就包含着“吉祥”的

美好寓意

而孩子们总是带着真诚的笑容

充满热情地朝他喊

“刘东润老师!”

每每想起这一幕

他总会干劲满满

去西藏前,刘东润曾担任广州马拉松赛事志愿者,这段经历让他拥有面对困难的乐观和勇气

刘东润曾在新疆喀什进行社会实践,这段经历坚定了他参与支教的决心

刘东润发现

孩子们对大学生活、大学生的故事

和广东的情况十分好奇、十分向往

因此他时常会在课堂里

融入相关的内容

鼓励他们在求学路上

不断进步、不断追求

除此之外

为了保护学生们的健康

刘东润还和团队

开展了“你好!紫荆天使”项目

通过与往届研究生支教团

进行沟通

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

他们打造了

“传染病防治+急救技能培训+

生理健康教育科普”

应急救护教育模式

为照顾年龄较小的小朋友

刘东润在传播科普知识的过程中

会通过加强互动等

更有趣的方式

提高他们的专注度和兴趣

并且利用支教的机会

观察学生们的生活习惯

应急处理水平

有针对性地完善

项目的策划和执行

这期间

他和学生们的情谊

也越发深厚

刘东润一直认为

支教的意义

不仅在于知识的传递

更在于给孩子们

播下梦想与好奇的种子

他希望

未来有更多志愿者参与进来

跨越山海,坚守初心

在西藏

许多青年

不仅获得了进步和成长

还和西藏结下了深刻的情缘

期待在未来

更多青年能加入进来

谱写更多温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