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作室“技术门诊”热线不断


辽宁日报记者 刘大毅

“马师傅,我是冷轧高压配电室,有个紧急情况向你求助。”近日,鞍钢股份鲅鱼圈钢铁分公司炼焦部创新工作室带头人马明接到一个求助电话后,带领工作室成员火速驰援,为企业挽回一笔不小的损失。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创新工作室跨工种跨部门解决生产现场难题的“门诊服务”是常事。

该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7年4月,核心带头人马明是鞍钢劳模。创新工作室切实秉承“鞍钢宪法”核心理念和工匠精神,聚拢来自基层18名“创客”,积极参与以解决生产难题、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及环保等为重点开展创新项目,同时充分利用炼焦部培训教室,邀请各生产区域技术能人等开展技术讲座,促进炼焦部内部人员技术交流,提高炼焦部在公司的技术贡献和影响力,极大地增强了全厂一线员工的技术创新意识。

“企业创新是为了解决生产问题,班组是企业生产的执行单位,一线员工直接接触生产信息,最了解生产问题,因此基层班组创新、一线员工创新是企业创新挖潜的起点和重点。”马明对记者说。3年多来,创新工作室通过完善运行管理制度,不断强化规范硬件建设,对活动开展、学习交流、核心带头人选树、成员培养、技术攻关、活动记录等基础工作进行规范和完善,使创新工作室工作更加规范、标准、高效、紧贴实际,使创新工作室日常工作具有更强可操作性。

在鞍钢集团提高人均吨钢产量过程中岗位缩减、岗位调整的大背景下,企业高度重视创新工作室人才培养功能,为创新工作室配备了实战操作培训台、培训基地,通过有计划性地组织开展专项技术培训和导师带徒等活动,带动更多的员工参与创新创效,营造人人参与创新活动、人人拥有创新成果的良好氛围。

创新工作室通过开展兼职授课、导师带徒等活动,有效地把工作室创新成果进行了普及推广,为炼焦部培养出一批集团青年创新人才、20余名鞍钢技术能手和4名鞍钢技术状元,同时在专业期刊、钢铁行业会议上发表和交流科技论文十余篇,推出2项集团公司先进操作法。

只有充分推进成果转化,才能真正为员工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马明创新工作室组织开展“专利专有技术申报流程与写作规范”“质量工具在创新项目中的应用”“QC活动程序与成果发表”“科技论文写作规范”专题培训,组织做好科技创新论文写作培训,积极组织广大职工对攻关创新工作进行总结形成科技论文,鼓励员工勤于思考问题,做好工作总结。通过内部技术交流刊物、发布会、技术讲座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推荐基层员工攻关成果和优秀论文参加集团各类成果评优活动和国内技术交流会议,为广大科技人员和一线员工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编辑:拾一